接触角是指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角度,通常定义为液-气界面与固-液界面之间的夹角。该角度的大小反映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——接触角越大,表面越疏水;接触角越小,则表明表面亲水性强。通过测量接触角,研究人员可以评估材料的表面能、清洁度以及涂层质量等关键参数。
标准型接触角测定仪一般采用静态或动态测量方法。静态法主要通过摄像系统捕捉液滴形态,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接触角;动态法则包括前进角和后退角测量,用于研究表面的非均匀性和动态润湿行为。这些技术手段使得测定结果更加准确。

一、准备工作:从环境到样品
1、确保实验室环境适合进行接触角测量。理想的环境应具有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水平,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液滴的行为和固体表面的状态。此外,清洁度也是关键的因素。实验台面以及仪器本身都应保持干净无尘,避免可能干扰测量过程的杂质。
2、选择合适的样品同样重要。样品表面应当平整光滑,并且根据实验目的进行预处理(如清洗或涂覆)。对于多孔或不规则形状的样品,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。
二、操作步骤
1、校准仪器:在开始测量之前,务必对标准型接触角测定仪进行校准。这通常包括调整相机焦距、设置光源强度以及确认测量平台的水平度等。校准不仅能够提高测量精度,还能延长仪器使用寿命。
2、放置样品:将准备好的样品平稳地放置在测量平台上,并确保其固定不动。对于某些应用,可能还需要使用夹具或其他辅助工具来稳定样品位置。
3、滴加液滴:使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滴加适量的液滴到样品表面上。滴液量的选择需考虑液滴大小与所测接触角的关系。一般而言,较小的液滴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,但过小可能导致测量误差增大。
4、拍摄图像并分析:通过摄像系统捕捉液滴形态的瞬间。现代型号通常配备有自动识别和计算功能,可直接提供接触角数值。不过,手动检查这些数据仍然是必要的,以确保没有因图像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误判。
5、重复实验: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,每个样品至少需要进行三次独立的测量,并取平均值作为结果。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。